农业也能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6.25
33.1K

蒲江县是距离四川省成都市最远的郊县,幅员面积583平方公里,地貌以浅丘为主,就这样一个地处丘陵山地的欠发达县,摒弃了工业强县、工业兴县的道路,从县情出发,积极发挥自身生态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低碳生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高效的强县富民之路。2010年全县GDP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1.86:1;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了三年翻两番。

  6月17日,当记者带着新奇跟随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调研组来到四川蒲江县后,不禁惊叹:绿色蒲江、幸福蒲江、心动蒲江!

“三基地一轴心”战略  描绘出特色蒲江美丽画卷

  从2008年开始,蒲江县提出按照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和集聚发展的新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代食品及轻工制造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三基地一轴心”发展战略。三年来,该县强化自然生态格局在产业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凸显“全域城市化、景区化、生态化”的特色,把县城和中心镇作为二三产业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区,把中心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把河流细沟作为生态走廊,把城乡道路作为景观通道,把原始林区、农业产业园区和城市公园作为基本生态板块,通过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城市绿地系统与乡村生态农地系统渗透融合,着力构建了“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景象,描绘出了一幅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三业并举  三化促动  做大做强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三年来,蒲江县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明确把优质茶叶、生猪、水果作为重点培育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以实施龙头企业托管、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模式,推进规模化发展,做大农产品产能;以强化标准化种植和产业技术创新,突出科技化引领,提升农产品品质;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品牌培育促动、专业市场拉动,促进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高农产品效益。通过“三业”并举、“三化”促动,推进了农业产业集中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6.5万亩、猕猴桃6万亩、杂柑8万亩,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实现农业增加值13.2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330元,农民从事三大产业收入占了人均纯收入的65%。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过程中,蒲江县委县政府不仅以龙头企业为市场主体,整体打造农业产业链,建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以及品种专利化、种植标准化、物流专业化、销售全球化的产业核心经营体系,还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共同组建合作公司,建立合作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分享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了真正的完全利益共同体。

一二产业紧密融合  大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有了可提供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整体打造农业完整产业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农产品往哪里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往哪里去”的难题,蒲江县以三大产业为基础,大力建设现代食品产业基地,在县城工业区初步建成了休闲食品、饮料加工基地,在寿安工业区初步建成了川西畜产品加工基地,在成佳茶叶加工区初步建成了以“蒲江雀舌”为主的绿茶加工企业集群,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配套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构建出了“标准化基地+精深加工+现代市场营销+现代物流”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依托“成都现代印务产业基地”品牌优势,全力抓好现代食品、轻工制造、印务包装等主导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地放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产品效益。目前,全县生猪“五星”级设计标准屠宰加工能力达130万头,国家Ⅰ级定点屠宰企业和生猪产品出口商检设计标准屠宰加工能力达200万头,肉制品精深加工能力达6万吨;拥有茶叶加工企业80余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加工茶叶能力1.2万吨;建成的蒲柑果品商品化加工生产线,长年解决劳动力5万人以上,带动相关运输、包装、务工等产业劳动力10万人以上,产值超过亿元。

一三产业深度互动  农民转型为旅游从业者

  蒲江县秉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理念,依托建成的现代农业产业带,以文化润色产业,以景观改造农村,大力建设成都休闲旅游基地,把茶叶、猕猴桃、柑橘、樱桃等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成了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把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镇建成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的专业村镇,把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农业文化传承与创意作为了拓展农业功能、拉长农业产业链的新举措,使一产与三产、农村与城市紧密结合了起来。

  同时蒲江县大力推进以一三产业互动为特色的全域乡村创意旅游,不仅策划推出了果树认养、农田包种、房屋租住等农事体验度假活动,还以“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等形式,把农产品转化为了旅游商品,并发挥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推出了以“六合鱼”、“樱桃鸡”等为代表的蒲江美食,开发出了竹编工艺品、蒲席、微缩农具等特色旅游商品,然后通过积极举办采茶节、樱桃节、蒲江雀舌茶文化旅游节、乡村美食节等节会活动,把市场搬到了田间地头,把生态农产品转化为特色旅游商品,把农民转型为了旅游从业者。

  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蒲江目前已成为成都市民体验现代田园乡村、感受“自然之美”的首选目的地之一。2010年,全县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63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其中樱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吸纳农村劳动力2880人,实现营业收入948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9510元。

  蒲江县委书记施跃华告诉记者,蒲江坚持集约利用资源和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现代旅游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一三产业互动,拓宽了“现代食品和轻工制造业基地”产品市场,注入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活力。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农业为依托、农村为空间、农民为主体、城市居民为客源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格局,“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需要,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仅为1.86∶1。

整治土地  完善业态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蒲江县按照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水平,把整个县域当作一个城市来打造,全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要让农村城市一个样。为实现这个目标,蒲江县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着力构建“以县城、重点镇和一般乡镇及新型社区(聚居点)为骨架”的新型城乡形态,按照功能配套完善和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便利性、舒适性的要求,大力推进交通格局的历史性改变,促进了农民向城镇集中;突出保护、发展生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创建省级生态县、省级环保模范县及覆盖全域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使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加快推进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复兴乡陈坝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形成了平畴千顷、梯田如阶、渠水长流的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引来了中新农业公司投资1.2亿美元实施优质猕猴桃产业化工程,并带动了其它大小业主落户于此集群发展猕猴桃产业。目前陈坝社区已建成现代优质猕猴桃基地2000余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成为了陈坝社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使农民可持续增收有了产业保证。不仅如此,园区还为村民提供约2000个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经过公司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可以进入农业园区就业,并享受相关国家规定的就业保障权益,使农民实质性转变为了农业产业工人。

  更令陈坝人高兴的是,复兴乡集聚了6年的村级公共服务资金1200余万元,完善了该乡交通体系、水利体系和林业防护体系等51个大项目,新型社区内的水、电、道路等设施统一配套,活动中心、医疗站、农家书屋、就业服务站、放心商店、健身场地一应俱全,村容镇貌焕然一新。如今的陈坝人,不仅住进了按城市社区标准修建的小区,真正享受到了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而且陈坝社区的大部分村民成为了猕猴桃产业园区的工人,不但每月拿着稳定的工资,而且每年还能获得土地流转的收益,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蒲江县县委书记施跃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产业联系决定城乡联系,只有协调好城乡产业关系,才能从内涵上和根本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蒲江“三基地一轴心”建设,构建了 “以农为基、工贸兴农、一二三产业互动共促”的发展新机制,全面构建的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形成了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低碳生态加工业为主导、生态旅游业为新增长点的生态经济新格局,大大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不仅使农民有了持续稳定增收保证,还有效破解了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人往哪里去”的难题。据施跃华介绍,目前在蒲江的GDP中,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业的贡献已约占70%;从事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业的劳动力已约占70%;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业的收入已达70%左右,农业已成为了蒲江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村民道出心里话:生我养我靠父母  致富还靠父母官

  在去往蒲江县光明乡金花村的路上,记者看到,一条条通村达户的水泥路,蜿蜒盘旋在山间,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农居,掩映在果树绿林之中,好一派清新的乡村田园景象。

  在王文林家,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发家史。原来她家是村里最贫困的农户之一,要吃不到口,要穿不到身,要住没房子。

  人穷志不穷,不等不靠谋出路。1986年她家开始承包果园种樱桃,每天凌晨三点出发,九点才到镇上,每斤樱桃只能卖五毛钱,生活依旧困难重重。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下,办起了樱桃园农家乐,从此彻底改变了“种樱桃卖樱桃”传统的经济生活方式。没想到第一年就赚了3000元,第三年赚到了3万元。2005年县里开始举办樱桃节,使农家乐的影响和档次随之大幅提升,年收入竟然达到了八万元左右。2008年蒲江樱桃节升格为成都市樱桃节后,更是吸引了八方游客,一年能够有一二十万收入。如今年家里不仅买了车,还在城里买了房。

  自家富不算富,还要带着大家富。在王文林一家的动员、示范、带动下,如今村里有60多家农户都办起了农家乐,金花村的村民们靠发展休闲农业,樱桃不愁卖了,收入多元化了,增收可持续了,真正走上了一条富足、幸福、和谐的康庄大道。也正有了这个樱桃园农家乐,八方游客在赏、摘、品、玩的过程中,回归了自然,休养了身心,不亦乐乎!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蒲江县光明乡金花村的今天,得益于蒲江县有一个有思路、有能力、敢作为、重民生的好班子。王文林向记者道出了心里话,如果不是他们建议、帮助我开农家乐,搭台举办樱桃节,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真是生我养我靠父母,致富还靠父母官啊!

  据光明乡党委书记黄富文介绍,近年来,光明乡农民以樱桃为媒,充分利用民居、农产品和田园自然景观等资源,开办乡村酒店和生态农庄,开发樱桃鸡、樱桃酒、山野菜等乡村美食,把市场搬到了农家小院、搬到了果树下、搬到了田间地头,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每年村里150多家农家乐接待游客有几十万人次。

蒲江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经过两天的实地调研采访,调研组一行感触颇多,绿色、幸福、心动的蒲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三农”的新希望,蒲江的实践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经验,还引发了我们更多地思考。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动摇。蒲江之所以能走出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的科学跨越之路,关键是蒲江县委县政府班子摆正政绩观与民生观的关系,坚持了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将农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常抓不懈,用实践证明了发展县域经济,不止“工业强县”一条路,发展生态、绿色、现代农业也可以富民强县。

  生态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蒲江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支撑,以全产业链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生态型、低碳型的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以生态休闲的旅游业为新增长点,以“宜农、宜游、宜居”的最美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为中心,做实、做大、做强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大生态经济。蒲江的实践说明,生态屏障地区和丘陵山区不是必然与贫困相连,只要坚定绿色发展信念,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一定能换来金山银山,完全能实现经济繁荣和百姓富裕。

  农业的出路在于与二、三产业紧密融合。蒲江依靠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富民强县,充分说明,农业不是单纯提供初级产品的产业,首先应树立农业是工业第一生产车间、农民是产业工人的理念,共同分享产品升级所带来的丰厚利润。其次,发展农业现代化应在确保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供给的同时,积极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让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紧密相融、互利互促、实现共赢,也就是把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种养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与休闲体验农业、农产品物流业等第三产业融合起来,通过“接二连三”实现农业的一体化和立体式发展。第三,发展现代农业应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科学制定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并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避免因为人员变动带来无法持续发展的问题。

  保障农民利益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落脚点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应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要保障农民利益,就应让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在农业知识产权、品牌、服务、产品质量、销售等一系列问题上构建与农民分享长远利益的机制,让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实惠,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农民的创造活力,保障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富民新产业与惠民新社区一起抓破解“人往哪里去”难题。蒲江以县城、中心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重点,通过发展低碳型、生态型工业和生态宜居城市,使绿色生态型工业和城市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主体;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价值链的提升,形成了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的发展机制,走出了一条经济高效、功能多样、产品安全、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精耕细作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通过发展全产业链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和建设全域的田园城市,为农民开辟创业增收广阔领域的同时,把城乡新社区作为农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让有条件的农民进新城镇、新社区,让务农农民居住的村庄成为农村新型社区,使这些新社区成为基础设施城乡链接、公共服务城乡均等、生态环境清洁秀美、社会管理民主文明的幸福家园,让广大城乡居民真正享受到了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要走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差异化发展之路。蒲江为西部县域经济科学跨域探索了一个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差异化、生态化发展的全新样本,蒲江的实践证明,作为生态屏障地区的西部县域经济完全可以跨越传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走特色鲜明、绿色发展、兴农强县、生态富民的科学跨越之路,坚决避免把农村变成同质化的城市。


Prev:安徽亳州市场:天气炎热 瓜果畅销

Next:尿素疯涨,经销商何以面对?

CopyRight (C) AnHui RuiLin XianDai NongYe KeJi CO,.Ltd 安徽瑞麟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皖ICP备09001601号